共享充電寶“死而復生”再起浪潮?
共享充電寶行業發展“偽需求”
2016年,共享充電寶開始興起,公開數據顯示共有3家企業獲得融資。當時,ofo與摩拜已經開始“黃橙”補貼大戰,相比充電寶這一市場,單車抓住了更多眼球。
2017年,受共享單車示范效應的影響,共享充電寶成為投資者和創業者競相追逐的風口。共有28家企業獲得融資,甚至還出現了在當年4天之內,全行業拿到7.5億元融資的繁榮景象。
不同于其他風口行業,共享充電寶從一開始就面臨爭議,被很多人看作是偽需求。達晨資本的合伙人劉忠宏就曾懷疑小電的融資真實性,2017年5月,他還曾親自去杭州夢想小鎮實地調查。在劉忠宏眼中,共享充電寶行業也許就像90年代的BB機、大哥大一樣,是短期過渡性產品,共享充電寶有這么多人投資讓人看不明白。
尤其在7月5日,街電獲得聚美優品3億元注資后,行業質疑聲達到高潮。萬達王健林之子王思聰似有所指的在朋友圈宣布: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當時共享充電寶行業才剛剛興起,據街電數據,彼時其市場占有率達80%。
不過一邊是行業人士不看好,一邊是共享經濟的火熱。共享按摩椅、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創業項目接連出現。商場、火車站、地鐵口等地布滿共享經濟項目,一瞬間共享經濟席卷而來,人們已經分不清是市場行為還是資本驅動。
經歷洗牌期的共享充電寶行業逐漸趨于穩定,然而專利糾紛、“偽需求”、盈利模式等問題依舊掣肘著行業發展。其中,共享充電寶在租借過程中的存在的押金問題最受關注。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調查時發現,部分共享充電寶在退還押金方面存貓膩。其中來電將客戶的押金自動轉為余額,并實時扣取訂單費。北京商報記者嘗試充值100元押金后,來電小程序頁面上的費用提示一欄顯示,押金為100元,充電寶歸還后,退回來電賬戶,預計0-5個工作日內到賬。然而在多數情況下,押金賬戶和余額賬戶并不相連,消費者需交付押金方可使用。但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訂單結束后,來電將消費者的押金自動轉為余額。如若消費者并未選擇退還余額,且余額不足100元時,消費者再想進行第二次租賃,需要再充值10元作為押金,方可繼續使用。而此時,余額賬戶中的100元又轉為了押金。
對于這種現象,北京商報記者又調查了街電和小電,在用戶申請押金提現時,不會將押金轉為余額,而是會自動從押金中扣除訂單費,將剩余金額退還用戶。不過,街電小程序規則顯示,提現后可能分多筆退款到賬,預計1-5個工作日內到賬。
相比之下,怪獸充電可開啟押金自動退,在充電寶歸還并支付完成后可自動退還,隨時提現。怪獸充電99元押金,提現周期為0-5個工作日。
02
轉折點“信用生意”免押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布了《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報告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市場總體實現了穩步增長,全年用戶規模達到了1.5億人次,并滲透至商場、餐廳、機場及休閑娛樂等主流消費場景。
報告顯示,共享充電終端已滲透至商場、餐廳、機場以及娛樂消費場所。其中商場滲透率為61%,餐廳滲透率為55%,機場為54%;共享充電使用模式已從押金租賃轉變為信用免押,信用免押訂單超過九成。
用戶方面,共享充電用戶一二線城市占比過半,四線和五線城市增速明顯較快;30歲及以下用戶占近七成,其中商務人士占比最多;2019年共享充電用戶中,安卓用戶與蘋果用戶占比相當,蘋果用戶使用頻率相對更高。
從用戶的使用習慣來看,高頻用戶年均使用共享充電寶50次以上,平均每周都會借用一次。通過支付寶和微信啟用共享充電寶占比分別是66.8%和33.2%,用戶更偏好支付寶免押金租賃充電寶。
報告分析還指出,共享充電行業的經營模式已實現了從押金租賃到信用免押的變遷,其中以支付寶芝麻信用為代表的商業信用分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支付寶端承接免押租賃的小程序扮演了這其中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