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進入”收割期“
2019年共享充電市場總體實現了穩步增長,全年用戶規模達到1.5億人次,逐步滲透商場、餐廳、機場及休閑娛樂等主流消費場景。
Trustdata《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
距2017年共享充電寶“元年”已經過去了兩年。
?
當時,乘著共享經濟的一路東風,共享充電寶成了資本的“寵兒”。如今,那些亮眼的融資故事在時間的打磨中逐漸變得不太醒目,而近期部分點位漲價再次為共享充電寶引來各方關注。
?
其實周圍使用共享充電寶的人還挺多的,特別是在一些餐廳、電影院等場所。其實漲價是從去年就開始的,開始是小幅漲、慢慢漲,但是現在越漲越快,越漲越離譜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經濟現象或者商業事件。
一家小型共享充電寶品牌的銷售人員在看到共享充電寶漲價新聞后,在朋友圈發出了這樣一句話:“當你在質疑市場的時候,入局的人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
在他看來,價格上漲無疑是售賣共享充電寶的一大利好,這意味著和此前相比更高的收益和利潤分成。共享經濟,這兩年已經不算是什么熱門詞匯了,但共享充電寶企業現在反而是賺錢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
?
共享充電寶領域,前幾年是各小企業群雄逐鹿,為了占市場份額打價格戰,并且在鋪設網點,購買設備花了很多錢。
我記得共享充電寶剛出來的時候,王思聰還專門發了篇微博和朋友圈來嘲笑這件事,覺得共享經濟怎么會走上這樣一條道路,這么小眾的需求,每個充電寶一小時才掙一塊錢,在最早期的時候,甚至登陸使用充電寶還不需要花一分錢,這樣的商業模式怎么可以持續?
??
另外一個共享產品——共享單車負面消息不斷,為什么說共享充電寶是門好生意,但共享單車卻不是?
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最核心最大的區別有兩個:
? ??
第一是共享充電寶有“護城河”,有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一旦一家充電寶企業在網點入駐,就占據了這個坑,別的品牌進不來。沒有一家店需要引入四個共享充電寶公司的產品,所以一旦占得先機,搶到了這個市場份額,就可以持續不斷地產生效應。
也許會虧幾個月,但總有一天能賺錢,而且當賺錢那一天開始,就會加速賺錢。但共享單車就很難,一家公司的車停放著,其他公司的車也能在旁邊停放,一條街上可以同時存在好幾個品牌,這時候就很難有護城河效應出現。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在于共享充電寶的運營成本非常低,損壞率和丟失率不高,幾乎不需要運營成本。如果能跟商家合作,還可以共同運營、分攤成本、共享利潤,規模效應就會變得很大,成本攤薄。但共享自行車的運營成本很高,需要一定的人力成本,而且損壞、丟失非常厲害。
? ??
所以,一方面共享充電寶有護城河和網絡效應,另外運營成本和折舊又遠低于共享單車,盡管從市場需求度來說,共享單車比充電寶更大,但從商業模式來說,共享充電寶的表現卻比共享單車要好得多。
近期有消息顯示,美團點評將在全國大規模重啟共享充電寶項目。這個項目美團于2017年第一次開始小規模測試,后兩度被擱置。這次是第三次啟動,而且將是正式、大規模的擴張。
美團原本早就放棄了共享充電寶,而當前共享充電寶市場已然進入下半場,市場被行業內為數不多的企業分割完畢,美團選擇在此時重新入局,對于其他公司來說一定是個壞消息。
? ??
現在路上又有很多小黃車,但已不是ofo了,而變成了美團小黃車。美團在做很聰明的事,先發現市場需求,但不著急沖進去燒錢,先讓別人沖進去,第一不需要燒錢,第二是市場已經被教育了,也已經驗證了這樣的需求確實存在,而且消費習慣也已經被培養起來了。
這時候美團再切入進去,哪怕只是很小一塊,就跟當年的美團打車一樣,市場規模和容量可能相較老大而言并不算高,但已經不需要燒錢了,每個用戶對這個價格也都已經認可了。
所以,每當美團進入的時候,可以輕松在市場中切下一小塊,然后形成整體的商業閉環。美團的核心生意其實就是連通線上和線下所有消費場景,叫外賣、點團購、打車、騎自行車,包括訂酒店等等一些連接線上線下的全場景,美團都是要切入的。
早些年進去發現不賺錢,美團的攤子鋪太大了,不賺錢就先停一停,但一旦發現市場其實有比較大的機會,又會重新殺回來,這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美團重新又重回共享充電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 ??
現在的共享充電寶價格真是越來越貴,這種不斷提價的市場是不可持續的。曾經有漲到過一小時八塊錢,多用幾次,這錢真的都可以去買一個新的充電寶了,這是非常離譜的價格。
? ??
之所以之前能漲,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大量的共享充電寶其實都是跟商場分成的。其實從商場或飯店的角度來說,是不愿意給消費者充電寶的。原因非常簡單,充電寶會降低翻桌率,沒有任何好處。
所以,共享充電寶說入駐的商家,都需要把對應的錢分給他們,這樣對方也算是增加一個服務,應該說和飯店之間的協同漲價是一大漲價原因,但這個漲價還是有限額的,不可能無止境。
從這點來說,沒有一個偉大的共享充電寶公司是依靠無休止的漲價而獲得巨大商業成功的。所以說一個合理的價格讓消費者能夠獲得服務,讓商家能夠得到實惠,企業能夠過得下去,最終這樣的均衡始終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