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對于共享充電寶最大的東風
共享經濟的頹勢似乎勢不可擋,但共享充電寶是個例外,頭部企業低調實現了盈利,美團也大舉進軍該市場,甚至悄悄漲價,“有恃無恐”的背后真的已經看到盈利的曙光?
共享充電寶靠本身的租賃模式,表面上實現盈利并非難事。但實際上,隨著維護管理成本以及充電寶本身的替換迭代,加上共享充電寶平臺的技術升級,都會加大成本,進而對其后續發展帶來虧損的陰云。因此,加價是為了保持持續發展,而不該視為為融資而造勢。
畢竟,所謂共享充電寶剛需, 并非是消費者層面的,而是線下場景自身層面。其最大的價值不在于租金是否便宜,而是如同免費WiFi一般,成為線下商家的標配。換言之,無共享充電寶的商家,就如同不提供免費WiFi的商家一般,容易被到店客戶視為服務體驗上的缺失。于是,盈利模式也就因為商家的“剛需”而很快完成覆蓋。
媒體報道稱,目前共享充電寶的收入來源還是租金,成本包括入駐商家的入場費、運營以及收入的分成。
但僅僅是重復共享經濟玩慣了的快速覆蓋嗎?答案并非如此,否則就不該是漲價,而是補貼了。
共享充電寶憑什么漲價?
共享充電寶之所以敢漲價,就是不擔心被用戶拋棄,核心就在于它并非廣義上用戶眼中的剛需。作為非剛需存在的共享充電寶,只有廣泛存在于各種線下場景之中,才可以更大概率上遇見急需給手機充電的個別用戶,以單個用戶的小概率事件,變成一個長尾市場。
過去一年內,共享充電用戶突破3億,每天千百萬人在租、取間取舍。在此基礎上,單個用戶發生此小概率事件時,對于一定幅度下的價格,并不敏感。
未來隨著5G的到來,手機續航能力再次受到挑戰,隨時充電將成為剛需。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就曾表示,華為準備推出的5G芯片耗電量是4G的2.5倍。
愚以為,用電需求或有上升,但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在電池電量上也會有提升。
但輿論常討論的關于在5G時代,共享充電寶對傳統充電寶產生壓制式沖擊的說法,愚以為比較無趣。其和充電寶整體上屬于一個存量市場中的兩級,即智能手機用戶的即時充電需求,多少帶有一定的此消彼長的態勢。
但總體來說,共享充電寶是通過更加便捷的方式,可以提供這個存量市場里的用戶更多場景、更高頻次的需求。因此,對傳統充電寶的沖擊并不明顯,同時也無法覆蓋傳統充電寶的部分場景。
5G對于共享充電寶公司最大的東風,在于萬物互聯下,O2O場景的更多實現可能將會達成,從而讓共享充電寶這個場景構件,有更多可嵌入的場景,從而實現更多場景組合下的長尾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