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陣痛后重生:共享充電寶加速發展
在網約車舞臺之外,共享單車經歷洗牌,共享充電寶形成穩定格局……共享經濟艱難度過青春期,步入了相對成熟的穩定發展階段。反思后繼續前行。在創新唯艱的互聯網領域,共享經濟依然是最有前景的賽道之一。
共享經濟跌宕起伏
移動互聯網盛行之初,優步在美國成立,之后滴滴、快的在中國興起,共享經濟嶄露頭角。網約車迭代了大城市的出行方式,在狂熱的資本追捧中爆發、升溫,市場迅速飽和,各家平臺進入巷戰。
2015年2月,滴滴、快的合并,并通過高額補貼,迅速躍居市場榜首,網約車市場形成了一家獨大的格局,失去市場競爭力的同時,隱患的種子也已經埋下。同年,超過2000輛共享單車出現在北大校園,一股共享單車的熱潮襲來。在資本助推下,共享單車猶如一輛過山車,從萌芽到火熱,從火熱再到瘋狂,又從瘋狂到黯然退場。到了2017年,僅運行了5個月的悟空單車離開舞臺。隨后,町町單車、酷騎、小藍單車相繼清算。2018年2月,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透露,“全國77家共享單車企業中有20余家倒閉或者停止運營。”
資本開始擔憂共享經濟的前景,共享充電寶也成為被殃及的池魚,遇到了“資本深秋”。獲得融資或被上市公司收購的僅有街電、小電等頭部玩家,泡泡充電、河馬充電、小寶充電、PP充電、創電、放電科技、樂電、泡泡充電等都陸續停運。
而一家獨大的順風車,也非一帆風順。2018年7月,連續兩名乘客慘遭順風車司機殺害,這讓風光無限的滴滴一下跌入谷底,不得不無限期下線順風車業務,進行全面整改。
幸好,這個陡然向下的曲線,并非共享經濟的終章。
如今,滴滴放低姿態,聽取意見,出臺了號稱“最嚴準入門檻”的新規,為司乘系上安全帶;共享單車走出燒錢大戰的硝煙,在政策指引下合規投放,電子圍欄陸續上線;共享充電寶迎來5G新浪潮,迎風生長,用戶量及訂單量不斷攀高。
冬天即將過去,暖春近在咫尺。
陣痛背后的癥結
從當下視角反思,共享經濟經歷的陣痛并不意外,行業競爭不夠充分、監管政策未同步跟上等都是陣痛背后的癥結。滴滴一直把自己定位為科技公司,為爭奪市場份額,一直在盲目地追求數據上的增長。由于順風車屬于新型商業模式,政策監管部門并沒有明確數據監管機制,滴滴也忽視了安全方面的考慮。彼時的順風車司機入駐平臺方不需要審批、備案,駕駛員資質審查不嚴格,司機的盈利訴求也不如快車、專車強,從而讓罪惡有機可趁。同為共享出行領域的共享單車命運雷同。賽道玩家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毫無節制的制造共享單車,投放到城市的各個領域。數量龐大的共享單車被當成垃圾堆放在道口、草坪、山上、樹上、河底,形成了城市獨有的單車風景線。
共享經濟的非議,很快影響到了共享充電寶。以至于王思聰都站出來說,“共享充電寶能成我吃翔”。彼時,共享充電寶的市場遠未飽和,共享充電寶“能否剛需”和“使用頻次低”的問題也被無限放大,恐慌的資本開始撤離,直接引發共享充電寶玩家的洗牌。
共享經濟的涅槃元年
2019年,共享經濟掀開了嶄新的一頁。順風車再次起航,滴滴對安全方面的規則制定近乎嚴苛;共享單車賽道選手更迭,變成了滴滴、美團、哈啰的角力場。共享充電寶市場穩定增長,用戶習慣基本養成,陸續進入精細化運營時代。
相比之下,共享充電寶似乎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市場需求遠未飽和。
首先,有機構預測我國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已經接近七成,智能手機的普及意味著手機耗電量的增多,各大手機廠商不斷地加大手機的電池容量,增加手機的充電速度,依舊無法滿足社會對手機用電的需求。
其次,隨著短視頻、直播等應用的崛起,再次加大了手機用電的需求矛盾。共享充電寶賽道順勢崛起,成為社會剛需,已經開始盈利。
最后,隨著5G時代的到來,5G基站、5G終端的耗電量將是未來一個很大的問題。智能手機的普及、短視頻與直播的爆發、新帶寬新技術帶來的耗電難題,讓共享充電寶再次走上了加速發展的道路。
目前,考拉智能共享充電寶已落地全國多個城市,覆蓋餐廳、商場、KTV、機場、高鐵站等“吃喝玩樂行”各類本地生活的公共場所。考拉租電已經成為巨大的線下流量入口,讓人不禁對共享充電寶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
或許,2020年才將是共享經濟的“涅槃”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