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共享充電寶,在未來是剛需! 是趨勢!
順著共享經濟的思路,出現了滴滴,出現了共享單車,但到共享充電寶/線時,觀點出現了劇烈分化。
? ? ? ? 不論投資機構,還是普通用戶,很大一部分人都將共享充電看做一個比較LOW,甚至有些可笑的商業模式,或者雖然有剛需但不太可能誕生獨角獸企業(獨角獸公司一般指投資界對于10億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創辦時間相對較短的公司的稱謂)。作為一個長期觀察者,我有著不同觀點,在這里分享我的一些思考。
一.古老的電池
? ? ? ?電池行業一般有三大常見新聞: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更好,充電時間更短。但實際情況卻大不一樣,這些年電池還是那個樣子,并沒有出現飛躍性的發展。
? ? ? ?這是為什么?首先,電池除了儲能的部分,還有不能儲電的輔助劑、粘結劑、外殼等。電池越小,這部分的體積占比就越大。于是,新材料提高2倍,做成電池只能提高1.3倍。
? ? ? 實際上,過去十幾年,電池的進步主要靠提升儲能物質的比例來實現,而不是新材料。至于熱門的石墨烯,用騙局+石墨烯去搜索一下就知道了。其次,商用電池,要滿足穩定、安全、成本等多項約束,實驗室成果與商用距離很遠。說到底,電池難突破最根本的原因是,電池的原理是化學,越古老的原理就越難突破。
二.貪婪的功耗
? ? ? ?其實更關鍵的因素在于功耗。簡單地說,要處理的信息越多、越快,需要的能量就越大。手機功耗平均為1-1.5瓦,而筆記本的功率是60瓦,臺式機可高達500W。這就意味著,現在的手機、移動計算,可穿戴設備的設計,都受限于電量,做了折中——不是現在電池剛好處于瓶頸,而是基于現在的電池性能,手機的性能才被折中設計成現在的樣子,剛好馬馬虎虎用一天。電量是因,手機性能是果。
? ? ? ?個人移動時的能量需求,顯然還遠未達到頂峰。VR、4K、手機投影、虛擬鍵盤,這些現實的應用,都被電量限制住了。以后,折疊屏出現,手機會更加電腦化,實際上,高通已經開始涉足這個市場,手機的筆記本化是一個趨勢,手機會需要更強的計算能力。那時會不會需要投射一個激光鍵盤到桌面呢?再往前,AI要求的實時連線與計算能力,都需要更多能量。所以,電池的每一點進步,都會立即被新功能消耗掉。??
? ? ??
未來的手機同樣會像現在一樣做出妥協:
馬馬虎虎用一天,經常沒電。
三.過高期望的無線充電
? ? ? ? 現在的無線充電分可分為四種,電場耦合、電磁感應、電磁波、磁共振。電磁波充電距離長,蘋果最近熱門的wifi充電專利,就屬于電磁波充電,而家用路由的功率僅0.1瓦。手機充電器一般是5瓦,給10個人同時充電,就要50w的發射功率,考慮到電磁場在空間的分布,效率按10%算,發射器需要500W,和一個微波爐差不多,健康風險明顯。所以,它被稱為太空電力傳輸方式。
? ? ? ?電磁感應方式、電場耦合方式距離短,僅數厘米。磁共振方式,距離最大,能達數米,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方式,但對線圈位置也要求偏離不超20cm。所有的方式都是在替代掉線的同時,對位置有更嚴格的要求,離隨意舒適地坐到座位上,或公共場合中隨便走動的同時就能充電的預期還相差太遠,并不比線更方便與舒適。更重要的是,這四種無線充電方式,都不是基于最新發現的原理,而原理越老,飛躍性突破就越難。
? ? ? ? ?某種程度上,沒電是一個人性問題,從收音機、BP機、到大哥大、彩屏、智能手機,都沒擺脫過沒電的窘境。不過,人性和技術的問題,正是商業模式的機會。
四.技術的暴力疊加
? ? ? ? 特斯拉共用了7000多節松下18650,還計了一套龐大的監控系統。這也是特斯拉的技術精華。這種方式,說白了,就是劉慈欣在三體里面提到過的,“技術的暴力疊加”的方式,是用連弩來模仿機關槍。的確很low,但卻未必沒有商業意義,特斯拉就是最好的證明。
? ? ? ? 共享充電網絡,也是一種暴力疊加,用商業的方式來解決電池局限與移動計算對電量的巨大需求之間的矛盾。當它一定程度解決了續航問題時,就會反過來影響、釋放手機的設計,對共享充電網絡的需求與依賴就會被進一步的創造出來。市場會變得更大。順著這個思路再進一步。邏輯上,順利成章的,我們就會得到共享充電網絡的概念。
五.共享充電網絡
? ? ? 谷歌眼鏡,失敗了。續航是一個原因。體驗不好、性能達不到,也與電量有關。谷歌曾設想讓谷歌眼鏡用7號電池。高大上的谷歌眼鏡選干電池這么low的東西,原因很簡單,干電池隨處可得。直到S5,三星都是可更換電池設計。這么設計是為了增加續航,但攜帶多塊電池還是麻煩。那如果有共享充電網絡作為支撐,像干電池那樣隨處可得呢?
? ? ? ? 顯然,如果共享充電網絡像干電池那樣遍布城市,就會反過來影響手機、筆記本、可穿戴設備、還有玩具、飛行器、相機等等的設計,進而演變成為一種標準化的、可隨時隨地充電。
? ? ? ?干電池誕生,距今已160年,人類所需電量在突飛猛進,干電池作為一種不可回收的移動能源網絡是否有變革的可能呢?起碼,在物聯網的支撐下,這是有想象空間的。而當這種共享充電網絡出現,續航問題被解決,無人飛行器、相機、手機的耗電會增加,功能會變多,共享充電網絡的市場價值會比現在更大。
? ? ? 共享單車的故事是替代掉所有自行車。我認為,共享充電的故事則是標準化共享充電網絡,雖然,它的開頭看起來那么的low,但最后卻很可能比共享單車還大。
不過,這也意味著,一開始的基礎模式就得考慮這個前景,誰占住先機,搶先一步進入市場,誰才有前景。